美國酵素之父艾德華 豪爾博士(1898~1986),在長年的研究結果下,認為體內酵素總量是一定的,並將之稱為「潛在酵素」。所以只要酵素消耗得越多,我們的生命力就會越弱,最終走向疾病或死亡的道路。人能充滿活力與精力,表現出生命力旺盛的狀態,就是「體內酵素充分發揮運作」的結果。

 


酵素是一種與所有生命活動有關的重要觸媒,屬於蛋白質性的物質(然而酵素雖然是以蛋白質為原料而生成的物質,但並非就是蛋白質),蛋白質會體內被分解為胺基酸當中,9種是必須胺基酸,並非人體可以自己生成的。換句話說,若無法從每天的飲食裡確實攝取,就有可能影響整體的生命活動。


 


已知酵素能在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,成為所有生命活動的媒介而運作。因此即使充分攝取養分,如果酵素無法在體內正常運作,就無法將養分消化與吸收,進而轉換成熱量。不只是消化與吸收以及代謝的過,就連呼吸與心臟的跳動、透過五感所得來的外界資訊、排毒、思考等等,各種生命活動都與酵素的運作有關。


 


就酵素的特徵來說,針對每一種不同的生命活動,都有一個特定的酵素在運作。我們體內所存在的酵素種類,光是已經得到確認的,就高達3000-5000多種,既然體內會存在這麼多酵素,就表示每一種酵素都具備其他酵素所無法取代的獨特性。


 


例如以消化活動來看,唾液裡所含的澱粉酶,可以分解澱粉,胃液裡所含的胃蛋白酶,可以分解蛋白質,而胰液裡所含的脂解酶,則可以分解脂肪。



人體是一個很精密的化學工廠,據統計大概需要1500種化學反應,產生十萬個左右的物質才能供應每天所需。可是不管任何人,只要過了40歲以後,這一套化學反應的效率就會慢慢變差,人體需要的  45種營養素大多數必須由體外來補充,才能維持正常運作,包括巨量營養素(或稱為養分):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(如澱粉、葡萄糖、纖維素等)以及水、九種胺基酸和13種維生素、19種礦物質。這些必需營養素進入體內後,一定要經過一連串的化學反應,才能轉成需要的能量。


假設您在晚餐時,吃下了一大塊牛排,此時體內的各種細胞會將其中的養分分解和吸收後,藉此轉變成新生細胞。同樣的情形若以人工的方式處理,就必需有相當規模的設備才行。這個大規模的化學工廠,除了必需具有高溫、高壓設備外,還得全天候地運轉。光以肝臟為例,要達到和肝臟相同的作用,至少需由1000個小工廠,聯合組成巨大的化學聯合廠,才能完成。反觀人體又是如何呢? 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細胞,不需要溫度和壓力,就能在瞬間輕鬆地完成這項重大的工程。單就這一點來看,就不難發現大自然間最大的奧秘,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。


酵素只能調理身體、使之正常化,無法治病,有些人吃了以後還會出現頭暈目眩、疲憊、想嘔吐、甚至小便混濁、腹脹、腹瀉等反應,甚至因此而感到害怕。事實上這就是中醫所講的「瞑眩反應」,俗稱「好轉反應」,就像傷口要痊之前會發癢,或身體在好轉之前可能發燒、嘔吐的情況一樣,屬於排毒過程中的正常化反應之一,不用擔心,大概經過三、五天就會恢復正常。除非超過10天以上還是很不舒服,才有必要去看醫生。





 


<道爾思讀書會 筆記整理


參考書:『新谷弘實的酵素力革命』<新谷弘實>2010.3.20出版




        『生命力的起源-酵素』<伊林泰司>1996.8月出版



       『活酵素-大魚大肉也可活到130< 張士行 教授>2007.9月出版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灣道爾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